這次馬習會,馬英九以一個任期不到一年、民調低到谷底的「領導人」身份,在除了國民黨少數高層之外沒人知道內容的前提,跑去與習近平做了歷史性的會面。不僅成功再次取得從洪秀柱參選之後黯淡的媒體鎂光燈,也取得了他一直心所嚮往之兩岸關係的「歷史定位」。許多人,特別是獨派對於這一次會面感到十分憤怒,認為這是背叛台灣人民的舉動。
即使我自己是比較支持獨立的,但其實我並不認為台灣「一定要」走向獨立,我重視的是民主制度保障的生活方式、是法秩序下國家權力被有效限縮保障人民充分自由的社會。說個很極端的例子,假設今天統一了、我們都變成中國人了,但台灣人仍可以保持民主自由的生活,還能得到中國的讓利;然後公民投票決定要統,那有什麼理由不統呢?這當然是極端且現階段不可能達成的例子,但的確有一派學者推行這個理論。
那麼九二共識在這之中扮演什麼角色呢?「九二共識」從92年開始、2000年蘇起第一次創造出這個名詞一直到昨天為止,一直都不是真正的「共識」;而所謂「一中各表」其實只是國民黨在中華民國的框架下對外發展的自欺欺人工具。對中國來說,92年談的是一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昨天談的還是一中,概念從來沒有變;只是在有時候看情形放鬆一點、有時候拉緊一點,讓中國國民黨有辦法在國內自圓其說罷了。一中的「中」,即使中國從來沒有改變過定義,但台灣這邊模糊不清的使用這個字眼,一邊在台海尋求穩定、一邊顛簸的向外尋求空間。這是過去台灣夾在兩大強權之中最適當的外交政策,也是在國內對於統獨尚未有極大數的共識前拖延時間的手段。
上段提到,或應統、或應獨、或繼續維持現今曖昧不明走獨木橋似的現狀,我雖有偏好但並無定論,我也不認為任何沒有民意基礎的統治菁英應該替台灣人選擇任何新的生活方式,即使描繪出來的世界是「中華民族的盛世」,是多麼美好的烏托邦。但是昨天馬英九在馬習會中的表態與「再次確認九二共識」,完全將九二共識中的模糊地帶破壞殆盡,限縮了台灣人民對統獨的選項ー沒有維持現狀,沒有一中一台,沒有兩個中國,只有一個中國ー中華人民共和國。他沾沾自喜的認為自己替兩岸和平創造里程碑,替未來的領導人建立常態性架構走出第一步,但事實上他完全忽略了台灣還可以有的其他可能性。最令人憤怒的是,他的任期只剩幾個月、民調低到谷底,根本不具台灣人民的代表性,卻與國民黨一群自認「菁英統治階層」的人,無視民意、擅自替台灣人民決定了一條「應該走的路」。
那麼獨派憤怒之餘,應該擔憂台灣真的會因此走向統一之路嗎?我不這麼認為。馬英九消除了「九二共識」的模糊,只是將未來以「中華民國」前提的選項限制在這個框架下,這只是逼迫這十年來已漸漸從支持統一傾向支持獨立的台灣人民未來放棄中華民國而已。你可以看到在今天即使是深藍支持者,對於國家的稱呼也越來越「台獨化」了,使用「台灣」的次數明顯比「中華民國」多很多。我想這些人在這幾年的潛移默化中還是默默的接受了台灣主體意識卻仍不自覺。
身為台灣人最大的驕傲,也是在兩岸關係上最大的武器就在於民主與自由的經驗。這十餘年的民主經驗告訴我們,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穩定與和諧、只能在妥協與選擇中取得群體的最大利益而已。我相信台灣人民終將認識到那些菁英階層畫出來的烏托邦是多麼的虛偽不實,而真正有價值的來自於自由民主、在於自由選擇的權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