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FB上還是有滿多人是反對這次運動的。有些本身是警察、有些是老師、有些是單純崇尚開放的、有些說自己對政治無感又不懂,只是不喜歡學生吵鬧亂來。這些人都還是我的朋友。
對於民主社會的多元,我想我大概算是抱持著非常支持的心態,也很支持不同聲音的表達與理解,因為這是我理想的民主社會的樣子,多數少數相互制衡的平衡。即使我覺得對方的理念很白癡也一樣,例如即使我支持台獨,但我對於愛國同心會的遊行絕對是抱持支持的態度;因為有發聲才有交流,一千個人喊白癡的口號一百次總會多一個人發現自己很智障。
我害怕的是什麼呢?是口口聲聲用民主社會要容納多元聲音當做擋箭牌卻拒絕對話的,是用監督政府的十倍力氣和標準去監督公民活動的,是從不懷疑自己相信的事情的。
價值判斷沒有對錯,像是我就是討厭民進黨、我就是喜歡中國。但是事實判斷就是有對錯的,例如活動是不是民進黨操控的(民進黨有那麼強的話還需要大家上街喔)、服貿內容是不是充滿問題而政府的結論總是刻意只告訴你好處、或是馬英九是不是有點老人痴呆症。
選擇符合自己價值判斷的資料來閱讀是人的天性。就像我在服貿爭議的開始也是因為自己支持自由貿易、對競爭與開放的看法比較正面(簡稱經濟學家的走狗),所以也是比較支持服貿的。直到運動開始、爭議開始擴大,才開始去多方吸收論點,去了解一些「事實」,進而挑戰自己一開始價值判斷的結果。
看得到的混亂與看不到的混亂相比,前者更容易被發現、容易被譴責,但後者則是更影響深遠、更值得我們花十倍的力氣去關注的。前者在學生運動後自然有需面對的現實成本,但這不是太值得我們關心的(因為那叫做對人的仇恨,就像我會關心蔡正元被嗆爆的新聞一樣)。而後者則是含括了整個民主社會,是身為一個公民應當要去批判、要去理解的。
如果你選擇無感、或是不懂,當然不會有人譴責你,那是你的自由。但若你以自己價值判斷去選擇接收訊息、以無感來防禦別人對你的事實判斷錯誤的指責,那我想也許不能怪你的朋友會想嗆你、會想封鎖你。我只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稍稍讓你懷疑一下我的分析是不是正確的就好了。